青草文学
  1. 青草文学
  2. 其他小说
  3. 刘备不是传说:从卖草鞋到三分天下
  4. 短暂的大学生涯
设置

短暂的大学生涯

天才一秒记住【青草文学】地址:qcwx1.com

短暂的大学生涯

刘备十五岁的时候,卢植已经人到中年。此时的卢植,除了在学术方面有些声望之外,还没有举世瞩目的名头,而且当时他的身体健康似乎不怎么好——他刚从九江太守任上休假养病。

卢植也是涿郡涿县人,与刘备是老乡。有着老乡这个身份,再加上皇族支脉的名头,刘备得以拜卢植为师,开始了短暂的大学生涯。

刘备读的民办大学,教学方式有点像今天的研究生教育,一个导师,辅导一拨学生,专攻几部经典。教授自然是卢植先生。史书上留下姓名的学生,除了刘备,还有两位:刘德然和公孙瓒。

刘德然与刘备同宗,只是辈分搞不大清楚。刘德然的父亲刘元起,通过观察刘备在卖草鞋这个没有前途的职业中的优异表现,认为刘备是一个很有前途的青年。由于刘备与刘德然上学的地方离老家很远,在京城洛阳附近的缑氏山中(今河南偃师东),因此上学的学费和路费是一笔很大的开支,这就难住了靠卖草鞋勉强度日的刘备母子。为了让刘备读完大学,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刘元起,多次不顾老婆的反对资助刘备,甚至给刘备的开销与自己的儿子一样多(与德然等)。

有人说,这是一种政治投资,其实未必,因为贫寒之家亲戚好友相互帮助是司空见惯的寻常事,他们这么做并不全是为了回报。

虽然这个世界上许多人活着就为两个字——利益,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,还是有一些不掺加利益的成分,不能一概而论。

韩信为一饭之恩报以千金,漂母却不是为了得到千金的回报而施予一饭。

另一个同学公孙瓒,字伯珪,是幽州辽西郡令支(今河北迁安、迁西一带)人氏,出身贵族家庭。

公孙瓒同学虽然有着令人羡慕的贵族身份,却同样有着让他无奈的地方——他的母亲不是正妻。在以嫡长子为继承人的世袭制度下,母亲身份的重要性不言自明。因此,公孙瓒同学长大后没能像袁术、曹操等大贵族家庭的嫡子一样,一出道就被推荐为“孝廉”或“茂才”(当时还没有科举考试一类的公务员考试制度,实行的用人制度是察举征辟制,后边会有分析),然后直接任命为级别比较高的国家干部。公孙瓒同学刚开始只是在当地政府部门做了一个小公务员(郡门下书佐)。

是金子总会发光的。公孙瓒同学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诠释了这句话的最佳定义。他凭借俊朗的帅哥形象,加上声音洪亮嗓门大的优点,很快得到了当地一把手太守大人的赏识。太守大人不但让他做了自己的东床快婿,而且公费派遣他到卢植门下深造进修。

男儿立志出乡关,学不成名誓不还。

教授卢植,研究的是儒学,刘备和他的同学,自然跟着学习的也是儒学。

东汉末年,儒家教学一般是采用儒学“五经”(《毛诗》《尚书》《礼记》《周易》《春秋》,当时还没有“四书”之称)等著作作为教材。因此,刘备和他的同学们学习的主要课程正是这些儒家经典。

儒学经汉武帝时期“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”的思想文化变革之后,取得正统地位。儒学的精髓,被董仲舒归纳为五个字——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;儒家学子的理想,也被总结为四个字——修(身)、齐(家)、治(国)、平(天下)。后世的儒学讲授,多采用这种思想。

在卢植教授的谆谆教导和倾心传授下,刘备和他的同学们必然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。尤其是刘备,从他日后的所作所为来看,做人行事完全符合儒家的标准。

此外,身教甚于言教,卢植教授一身正气、忠心为国的为人处世风格,对刘备等人也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。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《刘备不是传说:从卖草鞋到三分天下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青草文学qcwx1.com,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相关小说推荐


回到顶部
设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