忠义留千古
诸葛亮、张飞等人率军入蜀后,一路攻城下郡,招降纳叛,很快就顺利到达重镇江州(今重庆)。
镇守江州的是巴郡太守严颜。严颜是巴郡临江(今重庆忠县)人,算是土生土长的益州将军。
当初刘璋迎接刘备入益州时,严颜就十分痛心地叹息这是“独坐穷山,放虎自卫”(《三国志》注引《华阳国志》),后患无穷。可见,虽然老板刘璋为人不咋地,严颜还是我自将心向刘璋。
这样一个忠心的人,当然是不会轻易投降的,毅然率军抵抗。但打仗不是有决心就能打赢的,通常情况下都取决于双方的实力对比。严颜虽然勇气可嘉,怎奈实力不济,最终吃了败仗,当了张飞的俘虏。
一路上大多郡县都是主动开门投降,那热乎劲儿就跟亲戚上门似的,偏偏严颜敢陈兵抵抗,给了一个闭门羹,张飞很生气,后果很严重。他以胜利者的姿态,呵斥阶下囚严颜:“大军到来,你为什么不投降?”
严颜回答:“你们做得不对(这是事实),抢夺我们的地盘,我们只有抵抗而死,不会投降(但有断头将军,无有降将军也)。”
刘备进军益州,的确是赤裸裸的抢劫活动。张飞不是一个伶牙俐齿信口雌黄能把歪理说得头头是道的人,他无言以对,恼羞成怒,气冲冲地喝令手下把严颜拉出去砍头,成全他做一个断头将军。
一般人听说要砍头,要么面如土色说不出话来(数不胜数),要么骂骂咧咧喋喋不休(比如吕布)。严颜却是面不改色心平气和,看见张飞气得面红耳赤青筋暴突,还劝说道:“砍头就砍头嘛,你发什么火!”
什么叫大义凛然,什么叫视死如归!
惺惺相惜,这正是张飞敬重的人。他连忙撤销斩首令,不再把严颜当作战俘,而是当作贵宾给予很高的礼遇。
受《三国演义》的影响,很多人都认为张飞义释严颜之后,严颜感动之下就投降了刘备,还前后多次参加战斗,立下不少汗马功劳,与黄忠、廖化一起被称为“蜀汉三老将”。
忠义严颜
历史上的严颜其实没有投降,只是赋闲在家。一年之后,刘璋在成都投降刘备,严颜得到消息后,在自己曾经洒过血汗尽心守卫的土地上,自刎而死,做了真正的断头将军。
古人的这种忠义精神,今天的人也许很难理解,但不应拿一句“愚忠”来贬斥他们。
不论任何时候,不论任何国家,为了世间的正气,为了心中的信念,不惜献出宝贵生命的人,都应该得到我们的尊敬!
严颜的精神,感动了许多古人。
四百多年后,唐太宗李世民为了宣扬忠义,将严颜追谥为“壮烈将军”,将他的故乡改名为“忠州”,并追封他为忠州刺史。
一千多年后,文天祥在狱中写下著名的《正气歌》,表露心迹,以古人自勉,其中写道:“时穷节乃见,一一垂丹青。……为严将军头,为嵇侍中血。为张睢阳齿,为颜常山舌。……”
颜常山,是指唐朝安史之乱时的常山太守颜杲卿(另一忠义之士、书法家颜真卿,是他的堂弟),战败后骂敌不屈,先被割去舌头后被残忍地杀死。张睢阳,是指安史之乱时死守睢阳的名将张巡,督战时“大呼辄齿裂血面,嚼齿皆碎”(《新唐书·忠义传》),力尽被俘后同样骂敌不屈,被打掉牙齿惨遭杀害。嵇侍中,是指嵇康之子嵇绍,西晋“八王之乱”时,身为侍中的嵇绍拼死保护傻子皇帝——晋惠帝,被杀后血溅皇袍。
位于四大忠臣之首的严将军,就是指断头将军严颜。
留下《正气歌》一年后,文天祥英勇就义,不愧古人!
攻克江州后,诸葛亮、张飞、赵云等人遵循刘备指示,分军出击,攻城略地,意图将成都孤立包围,最后迫使刘璋早日投降。
张飞率军自江州北上进攻巴西郡,占领郡治阆中后留兵镇守,同时防御汉中张鲁。
诸葛亮走中路,取道德阳(今四川遂宁东南),以最短路程尽快赶到成都附近。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青草文学【qcwx1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刘备不是传说:从卖草鞋到三分天下》最新章节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