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一枫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青草文学qcwx1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16
在那以后的两三年里,我错过了很多同龄人认为“必不可少”的事儿:买房子、结婚、找个安稳点的工作……算一算,我已经在荒郊野外奔波了六年,弄得杂志社都不好意思了。随着发行量和广告的增多,他们又从一家出版社租了个经营不善的刊号,创办了一个美食类刊物,主编邵哥坚决要把我弄过去。
“这是一美差,干两年保证你变得肥头大耳。”他说,“这些年跟我的人都过得不错,只有你这个朋友的孩子还苦着,让我到南京的时候都没脸让你妈请吃饭了。”
“我不觉得苦不就行了么,野外摄影挣得多。”
“挣得多也没见你娶媳妇儿。”
我遵从邵哥的意见,在美食杂志呆了两个月,如坐针毡。那活儿真不是人干的,我跟一个时尚杂志跳槽过来的姑娘学了十几遍,也没掌握切牛排时不把盘子碰响的技巧。对于聘来的那几个“美食家”,我也有一个刻薄的说法:
“从西天回来的猪悟能,干的就是这行。”
经过在办公室摔杯子摔碗的斗争,我终于被调回了野外。
当然,现在的经济状况比以前好多了,我早已过上了劳动人民之中比较拔尖儿的生活,虽然错过了两轮投资股市和房市的机会,但也给自己买了一辆雄赳赳气昂昂的“雷诺”越野车,还在伪艺术区“七九八”旁边租了一套涉外公寓。随着年齿渐长,我不去跋山涉水的时候,也没什么兴趣在别的城市鬼混了,休假一律回到北京的家里。那个小区住了很多靠画画和写字儿为生的人,大家很快混得很熟,就常在一起吃吃喝喝,或者到某人的“loft”里开“趴踢”。
聚会的时候,总有人带来一些假装正经或假装不正经的姑娘,她们大多是刚参加工作的“职场菜鸟”,还有的是在校学生。“又是一树果儿挂满了枝头”,每当这种花枝招展的场合,“老泡儿”们总会这样感慨。有一次,一个拍纪录片的导演从空港拉来一车干“地勤岗位”的女孩,很快被糙汉们哄抢一空,各自推心置腹地聊作一处。我看到其中有一个腿很长、长相很温和的,便也涎着脸凑上去搭讪:
“每当你望着飞走的班机,是否觉得地上的自己特别孤单?”
“不孤单,追我的人多了。”那姑娘轻蔑地看我一眼,冷冷地说。
“你别多心,我就是想跟你聊聊人生,”我生咽下去一口啤酒,“知道为什么非找你聊么?”
“因为我长得特像你过去一朋友,还是女朋友?”
“你怎么这么聪明?”
“我还纳闷你怎么那么笨呢,”姑娘笑了,“这种借口用过多少遍了?你自己不觉得烦啊?还有,每次都从人生聊起,你累不累啊?”
“说得有理,那你有什么更好的动议么?”
“我明天倒休,你先带我到‘星期五’餐厅吃一顿吧。”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